咨询热线

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富联资讯 > 公司动态

慕尼黑工大和新加坡南洋理工等学校联合办的TUM(ASIA)怎么样?

文章作者:佚名    时间:2023-08-06 14:03:08

两个学校集成电路都不错,TUM(ASIA)开设的集成电路设计B.S.感觉很吸引人。不知道有没有人已经在这所学校了,或者准备申请了解的多一点。不知道申请他和TUM哪个好,还有就是新加坡留学是不是很费钱,那。。。办这个是为了学费嘛?

修改了一下题目,南洋理工,不是南阳理工。另外,TUM-Asia也不是慕尼黑工大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合办的。TUM-Asia严格说来算是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t München)设在亚洲的一个分校区。在新加坡Buona Vista那边有办公室和少量教室,方便跟新加坡的高校,尤其是NUS和NTU,联合办学。

我的第二个硕士学位,就是NTU和TUM的这个Joint M.Sc., 2010年1月入学,2011年10月提交毕业论文,毕业典礼安排在2012年7月了。之后,我又继续在NTU完成了Ph.D的学习。所以,coursework的Master,能不能和好不好申请Ph.D program,就不用赘述了。当时我的同班同学,有两个分别去了美国的Emory和Lehigh,还有一个德国人回了RWTH。留在NTU甚至申请去了NUS的还有好几个。至于B.S. 项目,应该是后来增设的,我在读的时候,只有joint M.Sc。

既然是联合办学,跟独立办学肯定是有所区别的,就拿NTU和TUM joint M.Sc in Microelectronics来举例:

(1) 毕业要求

NTU的独立办学Master,上8门必修课,如果不想写毕业论文,加2门必修课,只要考试能达到标准,就能拿到学位。但是这个Joint M.Sc,除了13门必修课 (还有少量选修课),一定要做毕业课题和写毕业论文,这是TUM方的要求。两个学校对于毕业GPA的要求是一致的,评分体系不同。德国那边1分是最高,GPA高了,说明成绩反而更差。

至于毕业课题和毕业论文,学生可以选择留在新加坡,也可以联系TUM那边的教授,申请去德国。但是费用,肯定是自理的。如果留在新加坡,可以联络学院你任何感兴趣的教授 (不限于在这个M.Sc授课过的教授)。很多教授都有小的project,能够让Master学生锻炼一下写个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要求不算高,但是一定要有。

(2) 上课方式

有的课程是NTU这边的教授来授课,有的课程是TUM的教授飞到新加坡来授课。既然如此,肯定不可能每门课一周只上一次,然后周而复始。授课方式是一门课40个学时,连续两周上完,接下来一周考试,然后开始下一门课程。TUM对这个项目还是挺重视,过来的都是Full Professor,水平很高。NTU这边授课的老师,Full/Assoc/Asst Professor都有,对于M.Sc阶段的课程来说,能力肯定也是没问题的。

这种两周集中上课,上一门丢一门,会不会存在学过就忘的状况?我个人认为是没这回事。课程安排的紧张,要想考高分,每天4.5个学时之后,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巩固,考试之前也要复习和刷题,学到的知识印象很深刻。都快十年过去了,很多内容我现在还记得。就算有细节忘记,拿出lecture notes看看,回忆起来毫无问题。

警告:一年上完13门必修课,每门课三周,还要去掉寒暑假和每个学期各一周的recess week,压力真的还是挺大的。如果想继续Ph.D,GPA直接决定你能不能申请上。就算留在新加坡找工作,GPA也可能决定你的薪水上下浮动200新币。有见过抱着混的态度的同学,也毕业了,但发展不怎么好。

(3) 学位证书

吐槽一下,这玩意整的太大了。比A4纸还要大一圈,比我的Ph.D certificate大一倍。制作精美不在话下。联合办学的学位,双方校长都要签章。后面我会附上我自己的马赛克版学位。另外,成绩单,课程合格证书,该有的全都有。还会根据GPA评定毕业生的等级。

正规办学,在NTU和TUM都有学号,可以查到的。毕业会收到邀请函加入校友网络。学位证通过教育部认证也没问题(虽然我自己没去认证,但有同学回国找工作认证过)。

(4) 学费

学校不是慈善机构,coursework的Master,不想赚钱是不可能的。在NTU独立办学M.Sc学费12K 新币的时候,这个Joint M. Sc的学费是30K。我申请的时候,拿到的Admission给了20%学费减免,算是个小奖学金。别的奖学金就别想了,理论上都可以申请德国DAAD,我就没有见过拿到的。当然,如果能去企业拉到奖学金,那是另一回事。我快毕业的时候,意法半导体愿意给我继续Ph.D的奖学金,并把这个Joint M.Sc奖学金一并给了(报销学费+补发生活费),要求多签几年bond,后来忍痛拒了,现在直想抽自己耳光。

学费当然不便宜,但是从教学质量,和给学生将来的继续深造/找工作提供平台的角度,我个人认为,还是值得的。

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私信。

一晃两年过去了,这个答案当时随手一答,没想到关注的人挺多的,就集中补充回答一下大家关心的问题吧。

1.认可度问题。

这个项目由南洋理工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联合授课,课程占比上也是1:1,一半由新加坡这边的老师上,一半由德国老师上。最终毕业证上也会有两个学校的章,回国认证也是没问题的。关于ntu,tum这两个学校的排名和声誉自不必多说。你在ntu校园,能享受到所有ntu在校生同等权利,在tum也是如此。所以不要再纠结认可度问题了。

2. 申请难度问题。

我原回答里提到的三个重要条件,211本科及以上学校,均分80,专业匹配。这三个条件在当下可能不太准确了。因为几年以前了解这个项目的人可能没那么多,所以申请门槛也没那么大,当然今非昨日了,尤其是疫情当下很多人不愿意跑到美国去,新加坡更吃香了。因此我愿意把均分提到85,其他两个条件保持不变。这样的背景不是说是申请最低门槛,而是我觉得会是一个比较有可能申请上的一个背景。如果你能远远超过这个背景,申上概率也会大很多。这里再多说一句专业匹配的问题,据我所知国内其实除了几所学校的icd专业,大多本科生专业不会和icd完全match的。考察你的专业是否match很简单,你去tum asia官网看一下icd的课表,仔细读一下课程说明,看看你是否见过,学习过那些术语,你就知道答案了。如果你知之甚少,那就可以定义为不那么match了。

3. 为自己打个小广告吧

去年我曾一对一全程辅助两个同学申请香港新加坡的学校,当然也包含tum icd这个项目。庆幸的是两位同学最后都拿到了该项目的offer。整个过程下来还是挺顺利的,所以今年我大概率也会接两到三个同学的申请辅导工作。限制在两到三个,是因为申请很花时间,自己也有工作,精力有限,同时为每位同学分配到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也是对申请人的负责。关于我的辅助申请,作如下说明:

  1. 全程跟进,直到你拿到offer。
  2. 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服务:择校,普通咨询,文书服务,材料准备辅导,APS辅导,线上网申指导,实习就业指导等等
  3. 上海本地可以当面交流,其他地方线上交流。
  4. 收费,具体费用会比中介机构少很多。具体费用请移步私信频道。
  5. 对比普通中介老师,我的优势在于,本硕都是icd专业,专业比较熟悉,因此你的个人经历我是大概知道有多少分量的,也知道如何弥补你的不足之处。其次,我本人也是这个项目毕业的,对这个项目的了解应该是任何中介机构没法比的。再次,我只做这个项目的申请,每年辅导人数也不会超过三个,所以付出的精力和时间也会比普通中介多很多。慢工出细活,道理大家自然都知道了。

同时,想找我申请的同学,我也会基于你的背景,大概评估一下申上的可能性,原则上我只会接有把握的同学。不是说十拿九稳,至少有六七成的把握,我才会接。毕竟也不想拿了钱,你最后一无所获。

最后,想找我申请的大二大三同学,请尽快私信我,知乎上我也会回答大家关于这个项目的各种疑问。感谢!

//////////////////////////////分割线//////////////////////////////////

高赞答案里已经回答得比较详细了,只略微补充几点:

  1. 申请难度不是很大,一般本科211,加权平均分在80以上,专业对口就问题不大,之所以申请难度不大是因为知道这个项目的人不多,加上校方也没有好好去宣传这个项目,其实项目本身是不水的。
  2. 学费比一年制的NTU硕士稍微贵一些,具体官网可查,也不允许签"卖身契",就是给你减免部分学费,但是毕业后要在新加坡工作一段时间。
  3. 奖学金其实是有的,包括early bird,admission时的一个discount以及DAAD。关于DAAD多说一句,每学期评一次,总共三个学期,所以一共有三次申请机会。评选的标准基本上就是按照成绩来的,第一次评选会参照本科学校成绩和学校档次。后面两次就只看研究生成绩了。DAAD会提供一笔丰厚的金额以资助你在新加坡的学习和生活,每次有五万多人民币的样子。所以好好学习总是没错的。
  4. 实习和毕业论文一般是一起的,会去到工业界锻炼九个月的时间,不同的人会去到不同的公司,就像正常的找工作一样。九个月里面靠后一段时间,你就需要开始写论文了,一般你在三月底毕业,论文在一二月份就得搞定了。
  5. 就业的情况依专业而定,就我所在的ICD专业的情况来看,大家的去处普遍都很好,分为两类,一类是去NTU, NUS继续读博的,另一类是直接就业的。就业在新加坡,国内就业都不错。大多都去了行业内知名企业,待遇也很不错。

暂时就写这么多,想到再补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超级略微得纠正一下楼上我认识的校友(大佬)的回答,211均分80是否能申请上tum asia得看专业。目前tum asia最火的就是icd,211均分80被拒的不少。其次ic专业的要求也贼高。要求最低的应该是rtl。

主要是最近几年大家都发现tum asia性价比极高了,coursework的项目每学期带有7000新币或6000欧元的奖学金的,新加坡大概仅此一个了。

之前在寄托写过tum asia的介绍文,最近的常见问题全部发表在自己公众号「Klasse」上,有兴趣可以在公众号的TUM Asia板块详细了解。

留学常见问题汇总(含tum asia)

从17年入学到现在回答了不少人问题,最开始的热情被各种重复问题问的厌烦了,所以请务必看完公众号里“常见问题_03”版本再发问。

发问直接在公众号后台就行,彼此不加好友,可避免社交恐惧

基本每个宣传tum asia的校友都很热心,大家也理解下,不要嫖着免费的信息,重复发问来消耗别人的热情~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学平台入驻导师 NTU&TUM 石学长 提供

(注:导师学历已通过平台审核,真实可查)

本科:电子科技大学,GPA 3.88(均分88),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

IELTS:6.5(Listening 7.5 Reading 7.5 Speaking 5.5 Writing 5.5)

GRE:

录取offer情况:

Joint MSc of NTU(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TUM(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IC Design——TUM Asia Scholarship(7500 SGD)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想出国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不想在一个地方一直待七年。

2016年9月份,学校保研名单已经确定了,很幸运我在名单里。

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专业一共三个班,总共96个学生,保研率是13%,最终有十三个学生能够获得保研资格。衡量的标准当然是三年加权平均分,以及考虑竞赛获奖加分这些因素在内的综合成绩。

在这之前,我也不太确定自己是否能够保研成功,因为三年来我的成绩一直处于保研的边缘。

大二暑假,我参加了一个去新加坡的暑期夏令营。

在慕尼黑工业大学亚洲校区体验了两周的学习生活。回来以后便开始有了出国读研的想法,大三阶段也顺利把雅思考下来了,只用了一次就拿到了一个总分6.5分的成绩。之所以没有去刷更高的分数是因为当时想去的学校要求就是6.5分。

到了保研名单最后公布时,一向想着出国的我看到自己原来可以保研又陷入了沉思,到底是珍惜这个保研机会还是选择铤而走险,去国外的世界看看?

之所以说铤而走险,是因为那个时候我还没开始申请学校,对留学申请也没有足够的认识。一旦选择弃保,我将只能在出国的路上走到底了。

那个时候,我总结了一下两种选择的利与弊:

选择保研意味着轻松省力,还是一样的环境,一样的老师。至少接下来的一年,我都不需要考虑去哪里的问题了。按部就班的本科毕业,进导师课题组,做科研,发文章,研究生毕业这样一步步走下去。虽然没什么惊喜,但是足够平稳。

即便如此,我的内心依然告诉我,电子科大这个环境,我已经有点厌倦了,学校理工科氛围十足,但人文气息稍显不足。研究生学长学姐们整天都在忙着学习科研,就会让人觉得三年研究生无非就是本科的重复延续罢了。

另外成都这个城市,虽然节奏舒缓,适合养老,但是由于气候湿热和饮食辛辣的原因,我也觉得不是很适应。

所以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要去一个不一样的学习生活环境看看。

出国这件事,我之所以持乐观态度是因为一方面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另外就是身边很多学长学姐的案例告诉我这条路是可以复制的。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多向他们请教,自己谨慎小心处理好申请环节的细节,加上自己本身的成绩背景不差,保证自己有书读还是很有信心的。

在和爸妈交流我的想法以后,他们一致支持我的选择,觉得年轻人喜欢新事物是件好事。

那时起我便下定决心放弃保研,自己DIY申请国外研究生了。

几天后,去辅导员那里签了弃保协议,开启了我独立自主申请出国的篇章。

下定决心出国应该是九月的第二周,那个时候我已经把目标院校放在了我一直想去的一个项目。

这个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合作办学的一个联合硕士项目,其中的IC Design方向也很符合我的专业。

第一年时间在新加坡上课,后面九个月时间在新加坡或者德国工业界完成实习和论文就可以毕业了。

之所以选择这个项目,就是看上了其中的实习环节,因为我一开始想的就是研究生出来就业的,所以简历上有实习经历就显得很重要。

从学长那里了解清楚后,我把申请任务细分以下几个部分:

  1. 文书准备,包含一份简历,两封推荐信,一封意志信
  2. APS审核,对要获得德国高校学位申请者的一种文化审核
  3. 其他材料,诸如雅思成绩单,本科成绩单,申请表之类的材料
  • 文书准备

文书准备,其实就是撰写上面列举的四个材料。

当时本着锻炼一下自己的想法,准备自己完成。所以在联系好了两位愿意给我写推荐信的老师之后,我便窝在宿舍写了一个月的文书。

在真正动笔写之前,我找了几位学长拿到了他们出国的文书,认真学习他们文书的格式和内容要点,脑海里便又开始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接着我又在网上找了一些模板案例,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写的。慢慢地我对如何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书有了自己的想法。

我把这些想法提取出来,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慢慢勾勒出我的意志信(motivation letter)和推荐信(recommendation letter)该如何写。

这里要说一下虽然导师答应帮你写推荐信,但大多数老师还是会让你自己先写一个初稿的,他们看了以后可能会做一些简单的修改然后签字给你。

在写文书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急于完成,而是寻求慢工出细活。有时候为了一个句子的表达,一个单词的选取,我都会琢磨半天。有时候我也会模仿别人文书中亮眼的表达,但内容都是基于自己的真实经历和真实想法来完成。

这样在差不多三周后,我的四篇文书都差不多有了初稿。

初稿之后,我自己又反复读了十几遍,用一些在线检查工具找出其中不那么地道的表达,逐一更正或替换。紧接着就是我把写好的文书给了身边同学,学长学姐甚至我的高中英语老师去看,希望他们能给我反馈有用的建议。

经过来回几个版本的迭代以后,我的文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质量,自己也算比较满意了。

虽然后面还找了一个文书润色服务,但是因为本身完成度比较高,只有一些句式上的小修小改了。

拿着写好的推荐信给导师们看,他们都很乐意给我签字。

至此,文书准备工作在十月初期就完成了。

  • APS审核

第二个准备是APS审核,虽然我早就听说有这个要求,但在十月份时还没有去系统地准备。

只是在大三暑假把审核材料,也就是本科三年的成绩单,以及之前从小学到高中的毕业证都递交到审核部门。

交上去之后大概需要等待漫长的三个月,才会通知你什么时候去笔试面试。

我是十月份中旬的时候收到通知,让我两周后去北京审核的。

收到通知后,我不得不开启全天泡图书馆模式。因为准备时间只有两周时间,而我需要把本科所学的课程全部过一遍。

对于每一门课,当时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至少要做到这三点:

1)能讲清楚五六个这门课学习的重要知识点,最好是图文并茂那种,因为涉及到你要讲给面试官听,所以有公式,图表等会显得专业性、真实性、可靠性更高。

2)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这门课中学习到专业术语和名词解释。这一点很重要,是因为审核是基于全英文的面试,如果你内心很清楚,但不知如何用英文表达出来,面试官是有理由怀疑你成绩真实性的。

3)对于得分很高的科目,需要准备得更加充分。这是因为审核的目的,不是为了要考你不会的知识,而是通过考查你已经学过了的,来检验你的学历真实与否。

做到这三点,对于通过审核可能还不够,同时在复习知识点时还需要掌握好以下几个原则:1)注重复习面的广度,而淡化知识的深度。这是因为什么科目都可能被问到,但是面试官一般不会问你很细致的问题,毕竟单看你的成绩单他也不知道你具体学习了什么知识。

2)注重按学科分类和其重要性来复习。比如你的专业课就需要好好复习,而一些通识类的选修课就可以快速过一下。基础的高数,英语类的通识课适当投入精力即可。

3)注重学科的应用性和关联性,这一点很重要,是因为面试官可能不会问你很具体的问题,但很喜欢问你一般概括性的问题。比如这门课学了有什么用,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这门课在你的成绩单里和其他几门学科有着怎样的承袭关系等等。

准备充分后,我便去了北京,第二天接受审核。审核有笔试和面试环节:

笔试只有两道计算题,考查的是半导体物理的知识。幸运的是这两道题我都学过,并且难度不算高,所以都答上来了;

面试时有两个面试官,一个负责提问,一个负责记录。面试官进来的时候会带着你本科三年的成绩单,可以看到其中几门科目是已经被圈出来了,也就是他们即将提问的几门科目。这几门科目专业课居多,也不乏问到了像选修英语这种课程。再次印证了复习到每一门科目的重要性。

整个面试持续四十分钟左右,总体感觉并不需要每一个问题都回答上,只需要在一些你应该要知道的问题上回答亮眼,在一些不那么核心的知识点上,你大可以说自己忘了,面试官也不会为难你的。

面试结束后两周,我登录网站查询就看到审核通过了。

后面审核部会寄给你纸质的APS证书,因为有些人要申请多个学校,证书是一式十份的。

  • 其他材料

其他材料准备方面,就没什么很难的了,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国内的本科成绩单是需要找公证部门公证的。中文的材料,没有英文版的,一般也需要提供翻译件和公证件。

差不多十月初,我就开始网申了,网申受理确认以后,他们会让你邮寄纸质版材料。

在拿到APS证书之前,我就把其他纸质材料通过顺丰寄到了TUM Asia的办公室,同时工作人员告知我APS审核证书可以稍后补齐。

到了十一月份,我才差不多拿到APS证书,补齐之后就等待申请结果了。

在申请过程中,我一直通过邮件和TUM Asia小蜜保持联系,他们也会告知我现在材料到哪一步了,谁在审核我的材料。

十二月份时就得知我的材料正在教授手中,因为需要NTU和TUM两边教授的审核,所以从材料递交到收到offer中间的等待过程还是挺漫长的。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2017年1月份,看着保研的同学都已经提前进入实验室学习做项目了,我研究生到底有没有书读还没有着落,心理未免不安分起来。

TUM的学长告诉我大可放宽心,像我这种专业对口,背景不错的不会拿不到offer的。

终于,在一月四号上午,我就收到了TUM Asia Admission Office发来的一封邮件,里面内容看到了期待很久的那个字眼---Congratulations!

当时心里就像一块石头落地,从九月份签弃保协议到现在,这几个月的努力总算有一个着落了。

后来才知道,我是身边录取人里面最早拿到Offer的。

在申请之初,就知道这个项目有一个给所有成功确认offer申请者的入学奖学金,当时还小小的期待了一下,但是在offer里并没有看到奖学金的字眼。后来问小蜜才知道,奖学金的评选需要确定所有接受offer的申请者人数后才开始,而且通常每年都只有三个人才能拿到这个奖学金,她还安慰我说即使拿不到这个也没关系,后面还有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拿到DAAD奖学金。听到这里我也就没把它一直挂在心上了。

直到四月的一天,又收到TUM Asia Admission Office 的邮件,通知我拿到了这批奖学金,金额是7500新币。

不过奖学金不是以现金的方式发放,而是作为学费抵扣掉了,意味着我比别人可以少交三万多的学费。

写到这里其实我的申请分享已经到尾声了,现在回顾我的申请经历,我觉得在没有第三方中介帮忙的情况下我的申请没有出大岔子,甚至还能拿到奖学金,总结下来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充分掌握必要信息。

首先,我对自己要申请的项目很了解,官网上的材料要求都看得很仔细,有不清楚的也会邮件确认。

其次,我对申请流程也很清楚,这一点是基于前面有学长这样的案例供我参考。

最后文书的书写我也做了很多功课和准备,也找了很多人替我把关。

2、准确把控关键时间节点。

雅思什么时候需要搞定?网申什么时间开放?APS什么时候交材料,什么时候去面试?纸质材料什么时候递交?这些我都能有条不紊的完成好。

3、目标明确并且完成风险评估。

这一点同样重要,我没有像很多人一样去选择很多学校同时申请,多点撒网的好处是能够降低风险,但无疑也会增加你的申请工作量,如果不借助留学中介,尤其是你大四还有学习任务的情况下是很容易产生疏忽的。

所以一开始我就确定好了我想去哪个学校,并且参照往年录取情况估计了自己拿到offer的可能性有多大。怀着七八成把握才选择着手申请的。

4、积极把控申请进度。

申请开始以后我都会经常检查自己的邮箱,是否有漏看的关键邮件,也会在类似于寄托这样的论坛积极寻找同行的申请者交流进度。这样的好处是做到信息共享,不至于因为疏忽犯错。

在此,也给打算申请留学的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建议:

1、大学期间尽快确定自己的未来道路,最好是大二就想清楚是未来事选择出国留学,保研考研,还是就业工作。这样就能避免大四时手忙脚乱。

2、可以提前准备的尽量提前,比如托福雅思类的语言考试,最好事大三或大三之前就解决掉。

3、选择中介还是自己DIY要视情况而定。建议大四时有足够时间,学有余力,目标院校明确的选择DIY。如果申请院校众多,自己又不了解情况,自己学校的事又忙不过来的可以寻求中介服务。

4、出国留学远不是拿到一份offer那么简单,那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留学生活还有很多未知的挑战。所以,需要想清楚为什么要留学,准备条件是否足够充分,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防止出去后无法适应国外的生活而打退堂鼓。

导师背景
NTU(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TUM(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集成电路设计专业联合培养硕士,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设计学士。
DIY完成研究生申请,并获得入学奖学金,方向为电子电气工程、集成电路设计。
专注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地区的留学申请。
目前在美国一家上市公司全职工作,可以提供出国留学,海外学习生活,实习求职等一站式分享和指导。

以上由AdmitWrite留学平台入驻导师分享,有问题,欢迎来平台找学长学姐们咨询~

AdmitWrite,知名互联网留学平台,留学界的Uber,已有超过1000名世界名校学长学姐入驻,实现美国TOP30,英国G5,澳洲八大等多个地区全名校覆盖。不管你是申请人文社科/商科/工科,还是申请理科/艺术/法学,在平台你都可以找到同专业名校学霸辅导。关注我不迷路,任何留学相关问题都可以私信 @AdmitWrite留学平台~

本文来自AdmitWrite留学平台专栏——【海外名校申请经验】,专栏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申请经历,就读体验,专业前景,就业分析等。想看更多的申请经历以及就读体验,欢迎关注~

海外名校申请经验

此文为TUMA ICD课程介绍与选课指南

2022-2023,刚上完第一年的课。曾经我觉得哪个课硬核选哪个,认为这样能学到东西,现在却感到后悔莫及。为此,做一个关于选课的简要的介绍,个人主观意见,仅供参考

课程种类分为实验课(2个),核心选修课(7选6),选修课(7选4),通识课(选2个)。

先从实验介绍起,两个实验,数集实验加模集实验,都是ntu的课,必选。

Digital IC design lab强度不算特别高,但是给分很高,每个小节写的实验报告不论你是3页还是15页,最后大家基本都是A。稍微比较在意的一点是,ddl比较紧,比如今天下的任务,明天中午之前就要交实验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熟悉Cadence的一些基本操作,用verilog写一些诸如full-adder的模块,写test_bench跑前仿和后仿,进行power analysis。考试有两个,一个是对第一周内容的测试,另一个是verilog小设计。每天差不多花8个小时在实验室,两周的课程,不会占用周末时间,一共10天结束。

Analog IC design lab,顶中顶。给分不高又不低,不会挂人。这个课虽然设计的是2周的课,但是实际上花费的时间要3-4周,包含周末(周末实验室也开),每天从早上9点做到晚上8点(大部分人的情况,排除一些大佬)。主要做的内容是一个带constant-gm bias circuit的class-AB audio amplifier,电路结构会给你,但是参数大小需要自己算。设计完成后,进行前仿,电路需要满足参数(例如phase margin, THD, CMG等)的要求,找助教验收。前仿通过后,设计layout,再进行后仿,记录参数。最后会和教授进行1v1面试,提交一份实验报告。整个课几乎是放养型,如何开始设计需要自己摸索,但是配备了3-4个助教,不会的话就去问助教和教授。对于做模拟的同学来说,这个实验是第一年所有课中最有用的了。

核心选修课一共有7个,要从中选出6个。

Digital IC Design (NTU)

Analog IC Design (NTU)

System-on-Chip Solutions & Architecture (TUM)

Design Methodology & Automation (TUM)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NTU)

Mixed Signal Circuit Design (TUM)

IC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ing

数集,给分不算高,有挂人。我们这届第一门课上的是数集,对于本科没有ic基础的人来说可以是当头一棒了。默认的是mos管的一些基础知识你都知道,所以第一周会过得非常快,没有基础就会天天坐牢。第二周开始是另一个老师讲一些加法器,乘法器的基础结构,讲得很快,也是坐牢,老师讲得很好但是有点口音。每天早上9:30上到下午三四点,回去之后要花大量的时间自己复习补充。考试个人感觉偏难。

模集,给分正常,有挂人。难度顶中顶,老教授讲得巨好(不过据说快退休了),幽默风趣,并且有回放(没有回放真的会毁灭)。但是由于tum-asia的授课机制,内容密集并且过得快,第一天没跟上,后面几天基本上就听不懂了。对于毫无模集基础的同学(例如gm是啥都不知道),很可能课已经上到星期五了,但是人还在星期一的内容。

SOC,数字相关的课,给分高,基本上把tutor的内容搞明白就没什么大问题。从MOS管开始一层一层往上讲,包括pipeling,parallel,一些memory的结构等等。来自德国的老教授,细心负责,上课认真,每一年的ppt都有变化,上课喜欢在ppt上手写。半开卷,可带一张纸,但是基本上用不到(60min做20页,基本上没时间看)。

DMA,给分最低的课,在考试不是很难的情况下,还挂了几个人。上课能学到蛮多验证相关的知识,上课调理清晰,属于能每天能跟得上的课。Tutor做得非常好,基本上tutor全搞懂,考试不会有大问题(虽然给分真的不高)。(开卷,ppt什么的都能带,但是也没啥用,考试时间很紧)

DSP,给分高,内容简单,考试简单。这是个人觉得最轻松的课,只要本科学过信号与系统,DSP相关,没有任何问题。

Mixed Signal, 给分正常,难度正常。讲了基础的DAC,ADC,switch-capacitor,∑-? modulator等等。主要难度在switch-capacitor和∑-? modulator上。TUM的课,讲得好,能够跟得上,就是考试时间太紧了,60min做20多页的试卷。

IC Packaging, 没开成这个课,选课人数不够,不做评价。

选修课一共有7门,从中选4门,这是选课中最需要注意的部分,因为tuma开学就选课,只能选一次,之后没法反悔。

RF IC Design (NTU)

IC Marketing/Business Management (NTU)

Advanced MOSFET & Novel Devices (TUM)

Nano -Electronics (TUM)

Design for Testability of VLSI(NTU)

Embedded Systems (TUM)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Analog Circuits(TUM)

RF,没选这课,只能听同学说。听说给分不太行,往往那种学得不错的通透哥就容易考得不好。最后考试就一道巨大的题,都不会做。但是后面找实习的时候,有蛮多方向是做RF的,选RF正好准备实习了。

IC marketing,神仙课,给分巨高,人均A和A+,贼后悔没选。上课学的东西听说蛮有意思的,比如教你怎么用excel去预测股票走向之类的。上课老师就是数集实验给分巨高的那个老师。

Advanced MOSFET,偏科普向,今年上的网课,给分玄学,有挂人。这个课属于是“背多分”的课,上课有点坐牢,不过好在老师上课会划重点,那些部分记一下,考试不会有问题。考试非常简单,所有主课里面最简单的,TUM 60min的考试你都能空出10多分钟检查。

Nano-Electronics,偏科普向。这个课今年差点没开上,只有9个人选,现在就是无比得后悔。老师人真的很好,富有激情,活跃开朗,但是奈何是真的听不懂,上课纯坐牢,一点也听不懂。介绍了deposition,conversion这些工艺怎么弄的,介绍纳米电子测量的设备,介绍Magnetic RAM等等。总之,这个课的tutor,基本上平均每个问题有3-5个不认识的专有单词,tutor基本上算是没给答案,全靠chatgpt,上课没划重点,个人感觉记忆量是Advanced MOSFET的3-4倍。考试有近一半的题没复习到,虽然有我自己的原因,考试复习时间没给够,这是我唯一一门考完试怕自己挂的课。总之,珍爱生命,远离nano(含有我个人强烈主观意见,酌情参考)。

DFT,和DMA的内容有一定的重合,给分很高,考试简单。个人感觉如果不选DMA,DFT可能会有蛮多东西听不懂,例如D-Algorithm,有些内容在DMA有非常详尽和清晰的tutor,能在学DFT时有很大的助力。老师在讲全是字的ppt时非常容易坐牢,在讲例子的时候就还好。

Embedded Systems,给分高,考试还行。上课内容非常之杂,和ICD关系不大,内容有C语言编程(指针等),操作系统(信号量,互斥锁),汇编语言,硬件加速,cache映射等等,非常之多。第一周助教还让弄了个linux虚拟机,跑FreeRTOS,写一些进程管理的代码。没人会写,助教上课现调bug都花了不少时间,你看我,我看你。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Analog Circuits。没选这个课,只能道听途说。听说上课蛮难,但是考试给分很高。上课内容纯数学,没有一点电路。

通识课往水的选,从中选2门即可。非常推荐选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无考勤,无考试,就两个全开卷(可交流,可手机)的1h小测就结束了。其次是Modern Developments和production planning比较好。Bussiness Administration据说有presentation还有线上考试。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事很多,每天要做presentation,还有回家的作业。(更新:production planning今年挂了不少人,头一次听说选修课挂人)

一般来说NTU的课考试强度不会太大,毕竟有3个小时。TUM的课考试只有1h,要去写20页的试卷,考试的压力大。如果让我再选一次课,必选课我会选除IC Packaging以外的,7选4我会选,RF,DFT,IC Marketing,Advanced MOSFET。最后再提一句,选完课一定要记得截一个图,tuma的系统没法看见你选了什么课,只有要上课了才有提醒,截个图,方便课表出来后自己安排时间。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17 富联娱乐-富联注册-富联官方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粤IP**********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