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谢谢邀请。
推荐《北京四合院》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729845/
写这本书的人是我师兄。我觉得他写好几百页的东西,我愣充专家回答个几百个字不太像话。您如果想知道真有兴趣不妨一读。
我家以前住四合院,算是比较标准的一种形式之一。前中后三院。
进大门后有影壁,左侧为坐南朝北的倒座房,进垂花门是中院,东西厢房和北房。
我家的形式是前院有一个直长走廊经东屋后墙到后院。按说可以从中院直接过去。
后院就是坐北朝南的一溜北房,也有后院和中院一样,东西厢房和北房的形式。
以上回答如果有名词的疑问,就别问我了,看我推荐的书吧。看了图就会明白不少。
-
我是来分享读书笔记的...
书是另一个知友推荐的那本《北京四合院》。
还没读完,简单列了一个思维导图:
木有完全按照书的顺序来,先读的基本布局篇,然后看到最后的名人故居,感兴趣就直接跳过去了。
首先回答题主问题,标准配置是大门,倒座房、东西厢房、正房。这个配置无论哪种类型的四合院都有,另外的耳房、垂花门、后罩房则因房而异。
(有的人家木有倒座房,南面就一堵墙,应该叫“三合院”了)
截个图看一下。
这是个典型的单进四合院,俩耳房给我涂掉了,也是最基础的四合院布局。
首先东南角是大门,跨入门来,南边是倒座房,北边是正房,左右是厢房,一目了然。
接下来是一丢丢的术语科普。
刚才说到单进,进是什么意思呢?
四合院,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个由四间房组合起来的院子,一个院子就是一个进,前后串联,有多少院子就是多少进,清朝的权贵,多的能达到7、8进,房间之多可见一斑。
与进相对的,是跨。
跨就是左右并联的院子。进是长度,跨是宽度。道理和进一样,有多少左右的院子就有多少跨,根据方位可分为东西跨。
科普完毕,接下来从进的角度来介绍几个不同的四合院。
一、单进四合院
完整的单进四合院如图:
从大门进来,左边是倒座房,里面是一个个的房间。靠大门处的通常用作门房,再往左用来招待外客,继续往左可以用作家里保姆、扫地工的住宿,最西边是厕所,宽敞点的宅子,在大门右侧会有小房子,也可以住人。
这种四合院格局虽小,一个家庭生活也足够了。
二、两进四合院
之所以叫两进,是因为多了一个前院。上图:
稍微复杂了一点,其实也很容易看懂。大门进来,抬头望见照壁,往前走,向西一拐就到了前院,前院南边是一排倒座房,倒座房的后墙正对着胡同,所以是没有窗的。
跨过垂花门,就到了内院,也就到了主人的生活区。
内院正北方是正房,左右厢房,一些气派的宅邸会用长廊把正房、厢房和垂花门连起来。
三、三进四合院
相比两进,多了一个后院。
图中可以看出,正房后边有一溜儿房间,那个就是后院,后院通常也会有后门,位于西北处,和东南方的大门遥相呼应。
后院多用来居住女眷或佣人。
四、四进及以上的四合院
基础的院子布局到这就结束了,前后院,中间夹个内院,那么四进五进那些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是插个内院,一个内院加一进。如图:
图中多加了一个内院,所以是四进四合院。
说完了进,还有跨。就是横向发展了,见图:
图中红色框部分即跨院,在东厢房的后面,小户人家的跨院通常用来作厨房等。
大户人家,例如清代大学士,两广总督瑞麟的宅邸是这样的:
这些通常是整个家族的人一起居住,各自独立但又有门相通。两组不同院落之间可以用墙隔开,也可以设置一条窄窄的夹道。
今天先到这个,明天聊一下,历史上的名人都住哪些四合院,纪晓岚。鲁迅、梅兰芳,还有著名的恭亲王府,明天拭目以待吧。
别处看到的
嗯。
现在新建的四合院已经将中式的传统和现代的居住需求相结合,做了相应的改进。一般的功能配置如下:主房三开间加耳房,三开间是堂屋+茶室+电视厅,两边耳房是主卧室+私密小庭院;东厢房一般会配置厨房+餐厅;西厢房是两间客房;南房一般是车库+储藏+门楼,还有些可以根据需求安排小型的会客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新建的四合院有以下改进:
一、将庭院缩小了
小的院子更容易和建筑内部空间产生联系
二、建筑内部围绕庭院四周的走廊,从原来的1.5米加宽到3-4,而且其高度达到4-6米,这就使得人们在天井周边停留的愿望大大增加,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四合院内部的居住质量。假设如果在室内,有一个两层高的厅,我们经常会觉得太高,失去了比例。可是在檐下就不会,因为那是从有限的室内空间过渡到无限高远的天空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半室外空间,感觉上再高都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檐廊可以高一点,和天空比起来就不觉得高了。
三、四合院的主楼做成了两层
楼梯在堂屋后面,两层的四合院可以让堂屋部分形成中空复式的感觉,二楼两端分别布置成带书房和小厅、衣帽间、主卫的主卧室套房,其尺度、通风、采光完全不亚于现代豪宅。
而且在近期的四合院建筑设计中,还重视了坡屋顶空间(即阁楼)的利用,可以安排下健身、书室、娱乐、客房等拓展功能,大大提高使用效率。
其实对于四合院的研究和改进远远不止这么多,我们也是在不断地设计中完善,新民居对于四合院的空间感觉、细部构造、施工工艺、装饰细部、园林小景等都在持续研究深化中,希望能总结出一些可以遵循的规律运用到现代四合院的设计中去。
北京城的街道系统,梁启超先生说:“用现代都市计划的原则来分析,是一个极其合理,完全适合现代化使用的系统。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是任何一个中世纪城市所没有的。我们不得不又一次敬佩我们祖先伟大的智慧。”明确的大街小巷和具有“环道”加“辐道”共通格局,是现代城市的最理想道路系统骨架。
四合院是老北京城内典型的住宅形式。格局方正,大多是长方形平面,建筑为正朝向,以院落为核心,规模大小以几进院落(包括跨院)来区分,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讲究风水概念和礼制伦理,区分内外有别的功能,具有开敞与私密有机结合的生活空间,日照充足冬暖夏凉的物理环境。
邓云乡先生在《老北京的四合院》一文中指出:“北京四合院好在其合,贵在其敞。合便于保存自我的天,敞则更容易观赏广阔的空间,视野更大,无坐井观天之弊。这样的居住条件,似乎也影响到居住者的素养气质。一方面是不干扰别人,自然也不愿别人干扰。二方面很畅快、较达观……不斤斤计较。三方面对自然界很敏感,对春夏秋冬岁时变化有深厚情致。”可以说,四合院特别适合北京地区的日常生活,并且充满了人情味。